- 积分
- 18096
- 经验
- 3872 点
- 热情
- 4236 点
- 魅力
- 324 点
- 信誉
- 946 度
- 金币
- 2913 枚
- 钻石
- 77 颗
- 蓝光币
- 79 ¥
VIP advanced
- 金币
- 2913 枚
- 体力
- 6025 点
|
$ P' b2 `' N. m; @9 W
. d: Z: {1 a& V1 ]
简介:
- D# q& V Q# @0 A) f# j8 V+ u, R
7 _+ ]5 _5 T: ?, H! L2 m* W庐山:人文圣山》 第一集 开山
7 g# n& @) ^. i1 q. q. I8 P" x+ i0 z' I0 L# P
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庐山的诸峰在飘渺不定的云雾中忽隐忽现,仿佛天上的瑶池飘落人间,仍旧带着恋恋不舍的仙气。倘若天空放晴,云雾散尽,便惊鸿一现般显露出群峰叠翠,深谷幽涧,以及那些掩映在莽莽群山中鳞次栉比的文化景观……古往今来,这座大山不知折服了多少英雄和才子,亦不知见证过多少幕历史的大戏。& w! ]" H6 ^9 }7 R9 p; N8 K
0 D2 a2 Y/ S: T7 G1 |3 H公元378年,前秦十万大军破襄阳城。一位僧侣为了避祸远走他乡,颠沛三年后机缘巧合落户庐山,并在山北建寺名为“东林”。从此,这位僧侣凭借超人的智慧与恒心,将彼时深奥晦涩的佛教改造得深受普罗大众所接受,并终成中国三大文化之一。直到今天,人们拜佛祈求平安幸福等朴素的理念莫不得益于这位僧侣对印度佛教的改造。他就是被后世尊为“净土宗”初祖的慧远大师。- i6 A4 d) G% C6 Z1 `
$ P2 }0 B) I. v* n4 L* K; K无独有偶的是,几乎与慧远同一时代,南方道教宗师陆修静也逃离乱世来到庐山,在山南建“太虚观”。其间,他对散落在民间的道教各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得道教得以统一,由民间升入殿堂,道教文化得以延续兴盛。1 \. J _1 ?# o4 x, n
+ g& b t$ f) N4 I& M1 ~ x1 I
山南山北,释、道两教的宗师,共同拉开了庐山人文历史的大幕。
+ e) W8 P- d" @4 h
, W6 T R$ M& y
2 @, r& D, k3 W1 n( Q5 c& J. n+ t6 {- c* v/ S& ^, }! `) G" [# s
《庐山:人文圣山》 第二集 归来+ h$ w% d( H( l
+ {, F6 o: L+ S9 ]& v+ v6 _; R+ `" M公元405年,业已是东晋的尾声。秋天在这一年里已经走得很远。一个再也不愿卑躬屈膝事权贵的人,脱掉官服抛下官印,登上了鄱阳湖边的一叶小舟。8 w: q7 D) ]6 O0 p, e
' h# \6 l2 P1 C" |2 x, k宽阔的鄱阳湖水天一色,苍苍茫茫。掠过湖面的风吹动着他的衣袂。他一路长呼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以一意孤行的姿态,回到自己的家乡。从此他便永诀官场,开始过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这个人就是陶渊明。% j& R! R7 B" ]1 ?# B0 G
1 |4 J9 _* r5 V4 ^2 ^. h
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如释重负的一声“归去来”,竟能穿越千年时空,一直激荡着后世者的心灵。与此同时,随着这位伟大隐者的归来,中国历史上隐逸文化无比张扬的时代亦宣告来临。
) v0 T8 L5 U: i
/ K" m7 o# G) T6 T7 a, P“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家乡庐山的途中所作《归去来辞》,文中溢满对自由生活的渴望,直到今天人们仍把陶渊明奉为“千古第一大隐”。可陶渊明在13年里却有五次入仕做官又辞官的经历,是什么原因让他屡次尝试却屡次无果?他最终心满意得的田园生活,以及那个徘徊在现实与传说之间的“桃花源”又究竟是怎样的实况呢?我们将沿着陶渊明的生活轨迹去揭开中国隐士群体神秘的“冰山一角”。
9 x' C! \, T' B# C! V
& h3 D: f; O. A2 ?2 |6 V- K, v+ i; g3 _4 q `, H5 V2 O% K
《庐山:人文圣山》 第三集 文火& v" ^# z" F; P6 d/ B" d; r7 \
* ?. u, E1 E1 Y9 J8 C e+ d9 u j
正在编纂之中的《庐山历代诗词全集》显示,从东晋开始至今,历代诗人题写庐山或者在庐山创作的诗歌总量达到了16000余首。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历史中,庐山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坐标点,几千年来,它和历代诗人形成奇妙而密集的互动,自晋陶渊明,谢灵运起,庐山成为中国山水田园诗的滥觞之地,到唐宋,随着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人庐山诗篇的广为传颂,庐山已经借着这些不世出的诗词奇才以及千古名篇成为耳熟能详的诗词圣山。- l! B% J( t! |' V
0 }+ r1 `& O.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与庐山息息相关的千古名句成为汉语言文学中流传百代的经典。历代诗人,一如文火煮山,留下历久弥新的文明薪火。
- y7 A* X' t& P1 w+ O
: i8 @2 X6 g. w' X& r几千年来,当中国的知识分子涉过历史险滩时,就像无根之草,找不到归途,也寻不见去路,有人以死持守,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奋力挣脱重新去寻找心灵的自由。他们持守着修齐治平的理念,也怀抱着隐逸山水的梦想。而对于这些行走中的赤子们来说,庐山,一如千年不变,默然守候的知己,抚慰他们孤独的心,陪伴他们求索的路。人与山,交相辉映,给整个民族文明史挥洒出闪亮的传奇。
9 t7 g. ]0 H: r" H2 G/ b0 b$ L
, E, c! ~% V, k0 o& N+ f, n8 O2 G: p8 P9 K0 P+ g; `
《庐山:人文圣山》 第四集 问学! c: c% T1 ` h) H( V( y) t, F
( S( }3 i( Z- g3 H; J! ~依山林借静读书,择胜地纳徒讲学,曾是古代众多儒者的愿望。庐山多彩的人文历史之中也有着因儒兴学的一章。5 r+ I) [' d! H% I/ O4 ~& D
; K, e, Q" S+ T0 `8 C* @; ?
心学的没落成全了已经与之争锋了几百年的老对手——理学,从此,中国古代思想界的“双雄争锋”变为“一枝独秀”,理学确立了官方哲学的地位,统治中国达六百年之久。非但直接左右了当时人文、经济以及社会形态各个方面,及至今天,它对中国社会余存的影响力,也是千丝万缕,纠缠不清的。然而人们并不一定知道,理学的思想便发端于庐山。
0 d; m* V+ W3 U- ^/ B+ O) t* I
5 R5 P4 Z+ d- k- z0 ]" y如果说周敦颐在庐山莲花峰下兴建濂溪书院起源于个人对庐山环境的钟爱,那么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则带有深重的个人使命感。他们共同奠定了理学思想、教学理念在中国传播至今的基石。这些儒学大家的功绩,不仅在于使庐山成为宋明理学萌芽和传承的家园,更使庐山成为中国古代不同哲学思想相互交流的学术乐土。而另一方面,陆九渊、王阳明等思想大家,也在历史的不同时候,把人生的重要足迹留在了庐山,从而丰富了宋明哲学与庐山的渊源。
1 C4 e! K5 ^0 B9 L( J- Z6 c5 \$ X! R# L, S
/ D- a+ d7 ~. M, { b3 }& v/ C. X《庐山:人文圣山》 第五集 诰封
- D0 e" X+ D+ i- G) S4 W5 H1 X; P: |2 T9 p. i
庐山脚下的这座江边古城——九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363年初秋,朱元璋,陈友谅倾巢而出,会战于此,谁是王侯,谁是草寇,血战过后自见分晓。- @, t( J. k' `0 e4 u6 O
- h' D, [" J* {/ c) ^3 D. W3 z鄱阳湖大桥下面,是长江和鄱阳湖交汇的所在,1363年7月初六,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鄱阳湖水战就在此拉开序幕,朱陈双方投入约80万兵力,经过37天鏖战,人数占劣势的朱元璋水军,利用古老的火攻战术,彻底歼灭了陈友谅主力部队,清除了权力顶峰途中最大障碍。
' I6 |' X9 e. T7 q/ l; v6 }/ {& i0 C+ O y" e, `
在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山象征着高高在上的权力,名山大川一向是皇权的表征,巍巍庐山,几千年来,却一直是高僧名道,文人墨客的舞台。但是自明代开始,随着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在庐山周边取得了对陈友谅的关键性胜利,从而登上最高权力宝座,庐山被朱明皇室捧到前所未有的至高地位,为了表明君权神授,朱元璋以及后世明朝君主,莫须有的创造了一系列神话,役使当地民夫,在庐山上下广为修建彰显皇帝恩德的丰碑庙宇,庐山,由此成为一座政治名山,恭祭庐山的明帝国历经300年,终于由盛及衰,而庐山,依旧在云卷云舒中,永恒的俯瞰着世间沧桑。
$ t% k6 C( k3 o# Q3 ~" {% K6 F# N
1 G" A) v+ g" _! {% j8 s% f- [, z/ h
( n( _! |) V+ f2 ]《庐山:人文圣山》 第六集 牯岭7 V+ `3 R! W; x6 Z; C; J! j. B i
' R0 O- Y& t: w5 e3 q" O* Z在中国,有两个“牯岭”,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庐山。这两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呢?今天庐山上的牯岭镇俨然是一个隐藏在云中的国度,这里具备一座城市应有的一切,长住民两万多人。时光倒退到1886年,这里还只是荒无人烟的山谷,一个叫李德立的西方人,有人说他是贪婪的骗子,也有人说他是极富探险精神的商人,无论如何,因为他的到来,一场充满斗争和戏剧性,但终究是对庐山乃至中国近代文化史意义深远的土地变革发生了……7 W4 n: c( s+ f! y% V
# C( D$ R+ o; t" L带着强烈的民间自由姿态,别墅,出现在庐山之颠。它们富于生气的尖顶,敞开或封闭的回廊,精致的老虎窗和烟囱,粗犷而厚重的石头墙面,高耸的驳坎和低矮的短墙,一切一切的,带着鲜明的全然与中国风格不同的异域情调,使用着与中国建筑全然不同的语言符号,以一种几乎全盘西化的派头出现。这个地方就成了中国近代最美丽的花园城市。5 s9 Q3 [) L6 _
5 n) ~- A% w# g' Z( @
最初的时候,牯岭俨然将自己也当作租界。西方人自行设置了巡警,维持治安。以致山上一般百姓也都将租地称作为租界,这使得中国官方不能过问山上租地内的事宜。1927年,外交部特派驻九江交涉员林祖烈发现这种状态显然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便致电江西省政府。这时人们方恍然大悟:牯岭的洋人避暑地属于私人租赁,与租界的性质完全不一样。于是在这一年中,中国官方将警察行政权收了回来。牯岭被正名不是租界,而是特区。其实,不论牯岭地皮的性质究竟是何,但有一点显而易见。正如学者胡适所说:“牯岭,代表着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 `+ |" q# p. a0 U. ^$ W5 F4 A
7 }6 U1 h! i; ?% F$ S) i/ F& F, n( N' ]. E
《庐山:人文圣山》 第七集 别墅
$ J/ i2 r: ]) |2 R; f: k: z
! i( e1 ^7 E7 @7 A2009年,一个来自美国的十五岁青年罗根来到庐山,曾经的两次中国之行,庐山的牯岭都是他的目的地。罗根来庐山的原因,除了欣赏优美的风景之外,还有在此寻找前辈生活的点滴故事。罗根的曾外祖父曾是牯岭一所中学的校长。从一代代人的传述之中,罗根知道了一些庐山的历史和风土人情。那种生活对于当代的他而言,无异于一个传说,罗根渴望在这片前辈念念不忘的景致中,寻找一些当年的影子。/ b% r5 a5 |9 _) D7 { m# p
0 Z: X/ Z9 X Q本集以外国青年罗根在庐山寻访先辈故园为引子,牵扯出在中国二十世纪初期,庐山上显露出的世态、人情。由此进一步解读庐山千姿百态的别墅之中蕴藏的更多历史价值,以及从兴建别墅的庐山石工身上体现出的,坚韧和团结的精神价值。另一方面,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对庐山的留恋和割舍不断的中国情结,又是在外强我贫的历史背景下,另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庐山上多种多样的别墅被人津津乐道,而本集旨在通过这表象,探求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种族和不同视角下的人们和庐山的情感交织。
5 K+ } s% F( w6 ?- B0 S1 W5 m9 C% W" K' n2 H& \
; I1 h# b/ i6 M8 k' h+ b. w《庐山:人文圣山》 第八集 夏都6 ]' A3 U1 q$ a/ ^ m7 C4 ~& M5 M% f+ |
! v) Z' A6 T# _ a/ r) a北伐前后,由于政局不稳,一些在庐山的外国人开始变卖自己的别墅,政府官员和有名望的人成为收购旧别墅和建造新别墅的主要力量。满山皆是政要名人、富商名流的宅邸,那些曾经冠以洋名字的房屋别墅,有了新的主人。无论寒暑,南京政权的官员们随着蒋介石的身影往返于山上山下,在办公之余,在这里避暑,游玩和休憩。( A7 o+ V' |6 x- N
7 k1 D% u& U: U+ ?6 _3 w
山林之中,不乏戴着太阳帽的人在探索一处处幽静,孩子们在阴凉之处跳起欢快的舞蹈,著名的美庐别墅草坪上,更是承担着应接不暇的一场场酒会和聚餐。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里是宋美龄展现个人魅力的舞台。宋美龄通过不断的社交活动,为蒋介石的政治人生扫除着众多隐忧。
* R9 I/ M0 ?# s! G: s# B4 Y: U, T' b' } [
随着庐山在国家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中起到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构的健全,以及频繁的外事活动,庐山日渐成为当时除南京之外,重要的政务中心,**政府也开始设计在庐山的更长远规划。于是这幅夏都规划图应运而生。**政府的各个重要机构都在牯岭上标注出了它们明确的位置。也许这幅规划预示着,庐山民国夏都之名终将实至名归。然而,这幅宏伟蓝图最终没有变成庐山的现实。庐山和整个中国的命运,马上就要面临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 z. N9 ]- V; ]
8 F! a$ F$ H- [( c$ q6 R4 w; a
' `# c5 r1 ?3 K
《庐山:人文圣山》 第九集 壮士
# j8 q8 k6 j+ Y2 } G
$ Z6 O2 x( d# x1 {0 H2007年9月28日,在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的日子里,庐山小天池上,一座丰碑重新矗立起来, 104岁的吕正操将军亲笔题写了7个大字“庐山抗战纪念碑”。很多游客都是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云雾飘渺,诗情画意的庐山还有一个别样的故事。
) f2 m5 K1 ^# \ s/ u$ c+ ^7 ?+ w) E$ [. v( @8 [+ H( o/ t
时隔多年,一位退伍日本老兵在他的日记里提到庐山战斗仍然心有余悸,那场历时9个月的战役被我们称为“孤军守山”,两个地方保安团对冈村宁次亲自挂帅的一个军。对庐山的争夺已经远远超越了其战略意义,因为这里是中国的“夏都”,中国政府就是在这里向世界宣布全民抗战的开始。青山处处埋忠骨,在庐山抗战英雄纪念碑下,有三分之二的守山壮士长眠于此,在本集,让我们回到那个热血年代,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_ H9 T4 F4 _% |
9 |: c5 J( a( W2 J0 K! c6 V. l0 X) f# j- K1 ]$ Z$ [
《庐山:人文圣山》 第十集 变通. y1 b; a( }6 y
3 i( ~* ]% W0 X0 m7 [7 V; d
在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庐山的北山公路便开始修建,国家的新主人要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直达庐山,这在从前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1952年8月1日庐山北山公路建成通车,全长35.6公里。汽车从九江行驶不需一小时即可直抵牯岭。庐山此前虽已有两条人工道路,却只是步行道。山高坡陡,路途遥远,致使庐山的日常生活,一直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而现在,一条畅通的车行道路,则完全改变了庐山人的生活。* Z; ~' x. n8 ^. _" I
Y3 D: }, o/ R! b! G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毛泽东在北山公路上豪情顿生,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庐山人修建的第一条盘山公路,从此,庐山迎来了更多的客人。1980年,《庐山恋》这部号称“中国第一部吻戏”的电影又让庐山的名字广为流传,它不再是只有文人墨客或者达官显贵才能光顾的圣山,越来越多的普罗大众来这里寻找生活情趣,大山与山民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改变。
6 _" h( \ [8 S ^; N
: ^+ ]; ~) I4 m9 p7 d1 _. C. t- o4 b
《庐山:人文圣山》 第十一集 造物! t E6 }! t/ u1 v5 E- Q2 }" C
+ C9 V; e- u4 y8 G' O$ r: o/ l
第四纪冰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过于深奥的未知事物。但人们会对庐山众多因为第四纪冰川形成的奇景充满好奇。冰臼,是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人们熟知水滴石穿的典故,而这种深入坚硬石头内部的洞穴,并非岁月的磨痕,而是冰舌直捣黄龙的杰作,也许从中人们可以对冰川世纪的残酷有所了解。庐山不乏一些有悖于常识,却又的确是天然形成的景致,它们负责向后人传递大自然的信息。
% v* R c4 E4 d% v/ N: O
' C5 W+ o% F, q' b: G/ U庐山,曾是猴子们眼中最为和谐的社会,对于它们,熟悉不过的山林,成为它们肆意挥霍精力的乐园,它们世代在这里繁衍,并认为,山上最具实力的生命就是它们。它们是这里的主人,而客人,则是冬季飞过庐山山巅的候鸟。4 ~/ O" \$ K7 v( N" s, v; M
* x5 l; D! _9 x# s! j, C鄱阳湖,是冬季鸟类天然的栖息地,每年都有超过一百个种类,几十万只候鸟在此过冬。南方相对和煦的气候以及广阔的水面为它们塑造了梦寐以求的度假胜地。 e8 q6 B# C2 C4 ~& Y
5 U. O5 I/ X8 W% _+ |8 t3 Q/ A8 v
庐山当地的原住民,用行动诠释着人类祖先与这座山之间的关系。庐山对于曾经的人们,不仅是赖以生存的母亲,更是精神的家园。. l* K' t. Q+ C
' T a. P, b# b: D4 x) I
1 \+ `/ D& h! V" [0 x! d《庐山:人文圣山》 第十二集 缘起
* N/ R' X; r; i! q3 Q# V% [& z. C- m9 a
2009年3月,春意料峭、乍暖还寒,北京一所静谧的宅子里,一位老者在病榻前展卷提笔,准备为千里之外的庐山取个切实的称谓。毕竟从古至今,“庐山”二字的前后已经被冠以了太多各式各样的称谓。这位老人就是当代中国伟大的学者——季羡林。虽然久病缠身,握笔的手已经不再那么有力,笔锋间也难现往昔的潇洒遒劲,但是,这几个字却因为题字的人而承载起千钧之力。四个月后,季羡林先生与世长辞,先生走得匆忙,甚至,我们还未来得及请教先生,他的题辞当做何解?
( N" R( n3 z1 M4 M: B2 L
T3 A; l" g8 X/ d, a4 {但是,“人文圣山”四个字却已然如正午的阳光一般,穿透庐山的云雾,为后世之人照亮了一条登顶匡庐的通途,沿着这条路,人们可以清晰看到这座大山有史以来,两千多年间的人和故事;沿着这条路,一花一草、一松一石、一丘一壑因为先人和往事的缘故亦都沾惹上说不尽的风流;沿着这条路,漫山遍野的文化景观皆写满了四个字——“人文精神”。
6 O0 @2 E3 @) U0 ~. F/ [7 s$ Z) Q% Q: k5 ]0 U
这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大山,从太史公司马迁的第一次登顶算起,无数群星闪耀照亮了千年时空,他们一次次完美的登场和谢幕,纷纷留下的传奇,直到今天仍然令我们唏嘘不止。《人文圣山》并不是对庐山地域文化的凭吊,这是一次对人类精神成长的温故之旅。究竟是人成全了山,还是山成全了人……
+ ^' r/ y6 P, ~* O b- b* L5 T
$ l' e& a$ {6 r庐山: 人文圣山全12集.2010.MiniHD.720p.x264.AC3-CnSCG 8.21GB
5 H; b+ q# l9 ?: z8 Q
_3 n4 _& s+ w- h' }4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