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B! x* Y4 l+ m$ {$ V# O9 h
( t# P( R% P- i- |! A◎译 名 鬼子来了3 N& p' s' K) {
◎片 名 Devils on the Doorstep
0 `! t/ A" i0 M0 s7 I$ p$ l◎年 代 2012
" o$ v1 y; N: ~◎国 家 中国 6 A( ~! v4 l! t, l9 K9 o0 Z: d
◎类 别 剧情/战争
- n' [3 y3 m* m7 y◎语 言 普通话/日语
! j3 m! W: K% Y' V◎字 幕 中文
6 N0 s- V4 q/ R. E◎IMDB评分 7.9/10 from 3,763 users % n, Z& t5 C! B
◎IMDB链接 https://www.imdb.com/title/tt0245929
7 k' h4 K: }, W% j5 n, k. J◎文件格式 X264 + AC3
4 T* N* l& w% o: ~% N/ h◎视频尺寸 1024 x 720
; _0 L- e+ _: N+ i: b. H◎文件大小 1CD 5.08GB
0 W4 C) ~1 i0 b, T3 ~' G3 f◎片 长 162 min; p- Q+ w& c/ A( E
◎导 演 姜文 Wen Jiang. {9 {! B# U, D# w0 M, G
◎主 演 姜文 Wen Jiang ....Ma Dasan2 k4 G- W2 E( e9 N
姜宏波 Hongbo Jiang ....Yu'er
; o" X4 ^! l' A7 b0 Y% y, A- F5 I 陈强 Qiang Chen ....'One-Stroke' Liu B9 ?, X& n2 l
香川照之 Teruyuki Kagawa ....Kosaburo Hanaya3 t. i0 a; y: b+ w" O/ |+ J
Ding Yuan ....Dong Hanchen# b" N7 W, Y' p9 R+ @- O
丛智军 Zhijun Cong ....Grandfather
7 c$ D+ V$ J7 E4 s! y Zi Xi ....Liu Wang
% ]" X1 Q7 } S+ v 李海滨 Haibin Li ....Me
, ]) \/ r2 r0 b! u$ ^% ~ 泽田谦也 Kenya Sawada ....Inokichi Sakatsuka
d3 n# p0 y+ p( k. e9 z$ R# U1 e- j Weidong Cai ....Er Bozi4 m6 z, J7 X& }1 f" ?
Lianmei Chen ....Aunt
; f( C" @3 V1 p* p4 f$ M Yoshimoto Miyaji ....Koji Nonomura: S, N, g: V Q7 u0 Q
吴大维 David Wu ....Major Gao' ~5 K }# T. S" }# H9 ~) x
梶冈润一 Junichi Kajioka9 ]) Z! H2 N- [+ }
◎简 介' p4 v. `7 ]+ s! h& j/ _
2 d; S4 a1 T: q1 y 抗日战争末期,故事发生在河北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就也没有音讯…… ; s3 ]5 r$ f6 S
- {' q, _ e9 X2 x% \3 Q1 I$ T 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在多次试图处死两人未果之后,村民们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0 ~$ L/ o+ D) m' S- a
# Y+ ]( M Q; r3 l" S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众人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 & p6 K \8 S$ M3 V+ P8 Z7 w
到宪兵队后,尽管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经向盟军投降、日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日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整个村落化成屠场,又纵火将这一山村化为灰烬。
( r9 Q: N! s# ^: b. K
1 U8 G1 A$ j) }/ E! A* y+ n 在这一灭项之灾中,只有马大三一人幸免于难。不久,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一个雨天,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花屋小三郎……
" {% S" n! {6 ^
' U" I& K7 P4 q' q一句话评论6 p7 |5 Y6 K7 H, f1 F
* D! y, x1 C! } {# R5 ~7 `" t没有一丝一毫相似于迄今为止来自于中国的任何一种创作特点,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电影。 6 l$ ~0 B" }4 x" W% G/ Q& X
2 ]& r& a4 }" Y F8 w8 g
——《新观察家》周刊 ! n7 H& v# ^' h2 O
7 |. T O; w9 }4 m$ S* X
幕后制作& F6 N, P" k8 j. f' s) |& ]% y
$ ~! J8 {: L% p4 t 影片取材于作家尤凤伟的小说《生存》,拍成电影后改动较大,将原著中描写“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主题搁置,注重提炼“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笔锋直指国人弱点,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该片虽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但在立意取向、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国产主旋律电影严重不合拍,因此虽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仍被官方封杀。但必须承认,《鬼子来了》是反映“战争与人”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作品。 / R3 V& x+ g( c, G9 V6 ~
; z9 F& b1 B' F 迎刃而上的悲喜剧1 F$ X- j( u- ] i% A9 K$ W x" p) @
: J0 v/ V* G; {2 b/ S8 k7 W 2000年,姜文的第二部作品《鬼子来了》一举捧得当年戛纳评委会大奖,引起世界影坛的关注。 & y* Q* m! j9 G8 D6 ^
0 M% M! D+ T1 q j! z 2001年法国《新观察家》周刊评价这部电影“没有一丝一毫相似于迄今为止来自于中国的任何一种创作特点,它是一部迎刃而上的电影。”同年法国《观点》周刊以《霸气与绝技》为题评价姜文,“与他的同胞张艺谋和陈凯歌相比,他的风格更接近费里尼和库斯图里卡,一部推陈出新的电影杰作标志了一位才艺非凡的电影人横空出世。”《阳光灿烂的日子》将姜文的少年回忆留驻在胶片之上,《鬼子来了》则进一步确立了姜文在当代中国影坛的独特地位。
# ?) N0 n4 h# U' v; V. n g0 l" [- _0 f9 F; c
这部电影是我的“前世” 3 Z. i0 u- \9 B9 W/ w+ m
0 }+ @+ a* `* d 我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我想拍《鬼子来了》,其实是想对自己三十五年来的生活做一个总结,对恐惧、对爱、对死亡的感受。是什么引起恐惧?为了摆脱这个恐惧,是远离死亡,还是接近死亡?这些都是我三十五年来脑子里和心里的感受。我想把它表达出来,正好有这么一个故事,往里面一装,合适。
. Q& c$ U; L6 r* m, v7 R想找到一个特别合适的故事并不容易,《鬼子来了》里的这些人,翻译官、鬼子兵、小队长、马大三、村长,他们都不是在他们原有的位置上,都在超乎自己能力之外的位置,又必须对自己的命运做出决定。谁能说马大三碰到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中国人几辈子都喜欢一个错误,为了自己想要的一个结果,明知道它存在的理由不充分不合理,就先找个借口说服自己,然后以为别人也能接受这个理由。马大三就是这样,他以为他养了日本人半年,人家肯定会给他粮食,会感谢他。可别人不是这么想的,别以为别人都会顺着你的思路走。
# M. Z8 T/ F' J- l/ Y1 |9 p) P& q. h' ?9 H7 T$ u1 U5 g6 I
我看过一本书叫《前世今生》,觉得这部电影可看作是我的“前世”。为什么?
, E- F g& ^$ c% M7 `
" i' F8 N( s5 c8 q+ A' m) e 因为拍戏的时候,我跟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人有共同语言。我像经历过,我能闻到那股味,能感觉到那个时候的光线。甚至拍戏时我跟演日本兵的日本演员说,这句话你能不能用带有“嘎”的音来说,有没有那种拐弯的语气。他说了好几句意思相同的话,最后我选定了一句。他告诉我那句是大阪的口音、不常用。而他正是演一个从大阪来的兵。我不懂日语,你说我哪儿来的这个感觉?所以,我相信人在某些创作的极端情况下,可能跨越时间。 ( Y9 Q3 k6 I( l( w) a
6 G! C7 Y) ~" m! l 拍片对我就像心理治疗 + ]* c+ l1 V& V2 G& z3 Y$ p; @
! {8 \8 b9 R0 J- J
我夫人对我说,你看,拍《鬼子来了》对你的摧残挺大的,能不能拍点放松的。其实,我每拍一部电影都是为了让自己放松。像鲁迅说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9 k( R j, j1 Q. V. d
- e# h# Z) {1 `/ x- | ]
《贝托鲁奇如是说》里也讲,拍什么东西是为了忘却它。
8 y: p: O; y6 ^- Z- w
# D8 \7 k+ b0 f9 _ 《阳光灿烂的日子》和《鬼子来了》这两部影片对我来说就像是心理治疗。把心里的事儿捣腾出来,不单单是有叙述的愿望,是整理出来,在某种状态下表达它,不然我心里越积越多,我得往外掏。还没拍《鬼子来了》的时候,我去了趟日本。到一家卖武士刀的店里去,店里有一把400年的刀,我特想买,但因为它是文物不能卖。陪我去的日本人叫山本,晚上吃饭时他问我,你为什么对那把刀有兴趣?我说,这把刀给中国人带来恐惧,直到现在,摆脱这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攥在手里,跟我的手合一,属于我。
* E, Y8 S" B2 C/ h
. S0 A9 x) ^5 i. ~) G5 u4 H3 F 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一名外国记者说,马大三的困境就是我的困境。我喜欢坐在影院的侧面,看观众和银幕的关系。我参加电影节时,觉得《鬼子来了》放映的效果基本上是相同的,在韩国放时,前两个小时大家笑得乱七八糟的,后面一脚踹在了心窝上。
2 E t* _8 q. V$ ^7 n' ~8 P! x* a# l7 k% I# k5 _
色彩本身就是内容
5 ~! [4 ]9 V* f
6 V1 H7 L, p$ V5 _) p5 B7 x 我本人爱看长片,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总觉得不够过瘾。我说拍片就像打仗一样,打仗的目的是赢,不会节约子弹和枪支。《泰坦尼克号》、《拯救大兵瑞恩》都用了好几百万卷胶片,所以《鬼子来了》用48万卷并不稀奇。我觉得一部近三个小时的电影用50万卷胶片,这比例还算可以。
1 B4 {, |; ]' @* J4 m- ^/ O R6 J& {! ~% p ]! F2 Q, v- n+ k
涉及到技术方面的问题,其实在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顾长卫就提过能不能拍黑白的,因为当时的技术手段和人员设备都不是特别齐全,其实黑白片对摄影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这次在戛纳电影节上人家认为我们的电影来势汹汹,就是认为在今天,有人居然用黑白片来拍黑白片,是对全体影片的挑战。因为很难,不容易拍,你很不熟悉。
1 N% L7 l5 i: ]; F; u0 P* \4 q/ S1 j5 `
为什么这么做?不是形式的问题,而是内容。看过的人都意识到,根据《鬼子来了》的故事,它的色彩本身就是内容。为了影片最后砍头的那抹鲜红的画面,值得将整部电影拍成黑白片。
7 g h! \* u0 K- ^+ y5 S) k8 w
! V. g: `2 u3 E8 b- P( q; Y2 o 红色,可以理解为红色的血或红色的旗帜,我们在这上面花费很多时间,当我们看了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场面,再跟纯正的黑白做比较,那种红色显得很淡,缺乏凝重感,甚至有些俗气。
+ U1 Z) i) Z4 J/ @7 n
3 G* c; K9 {2 x& T: S 所以我倾向于选用一种超自然的颜色,最后我们借助电脑做到了,它让我看到了我想要的鲜红色。 + a: {$ E5 J: O( i7 I: J
& s/ ~# o: _2 b) k
花絮 ' l4 n/ y; ?& M" J0 i
/ b3 }: x# \/ F2 v6 t
·姜文对自己做导演曾用一句话概括,“我导戏基本是赔钱。”他说拍片就像打仗一样,打仗的目的是赢,不会节约子弹和枪支。拍《鬼子来了》时他甚至曾经为一场戏从美国专门进口一台特殊摄像机,用起胶卷更是毫不心疼,《鬼子来了》用48万卷,结果导致比原计划2000万投资超30%还多。 % W! m( f: D$ m6 V
. [, K/ H7 ^+ `5 S- Y1 {
精彩对白
. s# b5 D( T* X# c/ l# E+ }
6 x1 b* D) S' \4 h2 P. ~, U清朝~八大臣儿~知道不?”“知道~”“知道?”“知,知不道~”“量你也知不道啊~清朝八大臣儿,皇上面前的红人儿啊都斩咧!谁斩地知不道?六爷!”“那还不记恨六爷~?”“不但不嫉恨,换得感恩,那是手起刀落如清风吹过,脑袋瓜落地之后转上九圈面向六爷微微一笑~~吗叫含笑九泉?介就是含笑九圈!!!!, f' M. }/ Z1 f/ u) F& i3 O
. Q: ?/ N1 L( G" |. K* w$ O
花溪小三郎: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
7 @+ G8 e3 @+ C' H- x1 Z: O3 s3 K& H3 U. E' F# W- ~
马三儿:中了中了,别说了。话倒是听明白了,辈分弄岔了,我要是你的爷,你就是我的孙儿,你咋也不能是我的儿啊,明白不?
" p. `( ?; M$ U& E
6 N6 ^" n( q, [8 s2 R/ D获奖记录) h! }8 o* L9 J! k! M& W3 Z
5 S# c4 D4 x$ i: w! j# L/ ~4 z
第54届戛纳电影节(2001) 法国文化电台奖-年度海外电影人 姜文
5 v v# q4 c& q* T: T' W# d
4 \8 d0 T; y; R0 L: F9 R第53届戛纳电影节(2000) 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 姜文 , l( A- F) f$ ^$ w! a9 M
- D; [& T) m. I/ \
第53届戛纳电影节(2000)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入围) 姜文4 Z" {( R1 a; ]" ?2 z
6 {; ]: l" s! m* D+ F5 g7 X, U6 M7 l; ` d) v
' _/ _# L( U: O% V* W
# w' F8 h/ I7 W* ~% R9 D# c" p
- magnet:?xt=urn:btih:5217FB0A2FDA865B44341D141CF77974243655E3&dn=Devils.On.The.Doorstep.2000.720p.x264.AC3-AHD&tr=udp%3a%2f%2ftracker.blucd.org%3a2710%2fannounce&tr=http%3a%2f%2fBluRayCD.wicp.net%2fannounce
复制代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