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3906
- 经验
- 23091 点
- 热情
- 13295 点
- 魅力
- 4122 点
- 信誉
- 6584 度
- 金币
- 264 枚
- 钻石
- 185 颗
- 蓝光币
- 0 ¥
Post Share
- 金币
- 264 枚
- 体力
- 27073 点
|
' n3 D- p4 k, M
: W1 c9 j @- }" k* Y) i2 ^
◎译 名 征服/战利品
6 B! G% ^. O. v% }, r◎片 名 La conquête (法)/The Conquest(英)
4 @ u1 |; e! ^+ y, w; p; }◎导 演 格扎维埃·杜兰热 Xavier Durringer
: V! E9 H5 X9 [3 T/ N! R) q◎主 演 德尼·波达利德斯 Denis Podalydès ....Nicolas Sarkozy
! L1 N6 R: Q- S6 @ 弗罗伦斯·派梅尔 Florence Pernel ....Cécilia Sarkozy$ ~; M7 j8 t8 o3 s! d1 @- ^
塞缪尔·拉巴特 Samuel Labarthe ....Dominique de Villepin: B: ~$ L( }2 Z8 ^/ U
西波里特·吉拉多特 Hippolyte Girardot ....Claude Guéant7 n- I" R' t0 x4 b
格里高利·菲托西 Grégory Fitoussi ....Laurent Solly
* ^3 t# _' C4 ~7 ^* S2 `. r Pierre Cassignard ....Frédéric Lefèbvre
& r* {& V, ^. A% _, z/ ^ 贝尔纳·勒科克 Bernard Le Coq ....Jacques Chirac
- x% f ^3 O2 _9 F0 @, p Dominique Besnehard ....Pierre Charon( E* o8 c% O; P7 S2 T
Michèle Moretti ....Bernadette Chirac: D6 @8 O3 P% p) k" v3 f
Saïda Jawad ....Rachida Dati# l8 C: r* Y, J. R# E" |
Mathias Mlekuz ....Franck Louvrier/ T( @0 M6 t. r3 b5 k W) O$ L' \0 h
Michel Bompoil ....Henri Guaino
- P4 }& E1 a8 H; R) p Gérard Chaillou ....Jean-Louis Debré+ q4 o8 g$ E- K3 _: A" c8 r( ~
Nicolas Moreau ....Pierre Giacometti
8 C5 r- S- F9 Z: A Christophe Rouzaud ....Un ouvrier usine visité par Sarko en 2005
- O5 O6 j3 n/ r c+ u" l$ `6 u Bruno López ....Jean-François Achilli1 v: v# r. x7 {: T( E t
Fabrice Cals ....Michael Darmon
1 C$ s! R5 K9 ?3 a 帕特里克∙罗特曼 Patrick Rotman ....Présentateur TV6 E; u! A& a4 A6 v
Jean-Pierre Léonardini ....Bruno Jeudy+ d/ q$ U! p! O3 x& J* o
Laurent Claret ....Philippe Rondot l3 B) ]4 d# F. ?; I
Dominique Daguier ....Jean-Louis Gergorin' Y8 Z3 k3 D3 \- I% _
Vincent Jouan ....Caméraman France 2 Q E# \* W" |! A
◎年 代 2011, L6 c3 G! N D" v }( z
◎国 家 法国
[& k* q& v' H9 @0 K% F" U8 g0 _◎类 别 传记: n9 F4 M2 a' V
◎语 言 法语 r5 E( @, O: b4 [4 W
◎IMDB评分 6.3/10.0(364 votes)
5 `: t& P7 R2 i◎IMDB链接 https://www.imdb.com/title/tt1711484/# u% H9 @8 n2 t2 R: |: \$ \
◎片 长 136 Mins
& q1 _; T' N( J◎简 介
! X1 F; R8 ~0 O: t* u
8 R+ G! P, X1 u) L 2007年5月6日,第二轮总统大选。法国人民准备好选举他们的新总统。自信会取得最终胜利的尼古拉∙萨科齐,身着浴衣,神情阴郁而沮丧。整整一天,他都在试图靠近日益疏远的塞西莉亚。接下来的五年转瞬即逝:时间见证了萨科齐势头强劲的平步青云,这个过程中充斥着扭曲的行为、丑恶的嘴脸和后台的争斗。《征服》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赢得江山却失去美人的男人的故事。0 m1 E- j7 b, }0 W1 C7 L/ D
" _( `0 O1 H& q3 r- g. ^; T, z7 D◎一句话评论
4 V2 E+ }# {: E
/ M. x, Q: j* }8 f& L6 E8 I我们要由衷地恭喜这些演员和他们卓越的工作,他们不单纯模仿,也没有陷入夸张讽刺的漫画手法,而是尽可能地接近他们的人物。! b8 d+ i5 x. h# [8 }
——《玛丽安娜》
: | ^& G$ h7 e( R8 n6 ~9 ?, c: c3 R1 G8 K/ ^+ r5 V
天才的丹尼斯∙波达里戴斯是这幕“变形记”的灵魂人物:多亏了他,那个政治怪物变成了一个受过创伤的活生生的人,一个真正的电影人物。
# e8 k) @' c+ [& Z% Y& p——《电视全览》
C. N# S5 _% D
' O, j# D+ C) b5 j- r) G" j《征服》想通过剥离事实以走进故事片的行列,它的失败不仅在导演、在其肤浅的影响力,同样体现在躁动的剪辑、主角的特写和旁征博引的对白上……唯一可圈可点的,是杰出的演员丹尼斯∙波达里戴斯,他为这些政治瞬间的影像拼盘赋予了连贯性,为他的总统赋予了人性。& G; c; h4 d# d% p3 v7 a' M' `
——《世界报》+ _. D% U8 P: @0 p
3 ?: v) n& m. ~: u如人们料想的一样,影片更像是一个模仿习作,而非真正的戏剧尝试……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我们没有看到更多的内容。- e+ R; K: h3 c3 w" R
——《20分钟》杂志
( m. M z% Y- X& f% L
/ q4 k4 U8 }- I' n, o2 ~3 x◎幕后制作. @" [. b0 m, I, t# b' L
5 E% ] k q2 n& w( k! e% B1 W; K R拿现任总统开涮:电影人的胆识与智谋$ ~7 k! W" U# j. d8 x0 l3 w& X4 E
& v* \% A! o- L- u
+ @4 {8 x: H+ F# M4 b: o/ O! P
纵观法国电影史,这还是第一次以现任总统为原型拍摄电影。在美国已经有了这样的先例,[奥利弗∙斯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执导的影片《W.》(汉译片名《小布什传》),在2008年上映时布什的第二任期还未结束。" h1 K( ]; x9 w9 y' p# z' Q
# B$ c2 K5 s2 i
作为制片方,[尼古拉·阿尔梅耶]和[埃里克·阿尔梅耶]兄弟很早就萌生了涉足政治题材电影的念头。对于政治世界中玩弄权术的各种新式手段:媒体的迅速传播、选举市场化的加剧和个人对抗能力的强化,他们尤为感兴趣。把这些政界潜规则搬上台面,阿尔梅耶兄弟意在揭示政治系统自我虚无化的方式,并警告人们这种意识形态的偏移可能带来的危险。谈及这个话题,两兄弟往往会引用19世纪法国思想家Alexis de Tocqueville的话:“政治不再是思想的争论,而是一场你争我夺的大混战,在其中人们永远祈求着痛苦、游戏和替罪羊。”; N; m4 j9 D# |' Y
( a2 s" Y# S. g$ g! p 当然,阿尔梅耶兄弟深知,政治这滩浑水是不好趟的。制作一部关于现任总统的影片,这样的主题无疑是个“烫手山芋”。因此,要找到有如此胆识的合作伙伴是非常困难的事。在寻找赞助商这件事上,阿尔梅耶兄弟大费周折。大多数制作公司和电视台表现得非常谨小慎微。对此,当事人的解释是这样的:“人们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越过了一个大家都很小心的领地的边界。这重提起一种自我审查的程式,在法国,我们是非常习惯这种程式的:在某些领域,我们自我划定了一些界限,然而这种划界并没有任何先验的理由可以支持。我们的很多朋友问我们怎么想到涉猎这样一个题目。我反问他们:‘为什么不能谈论这些话题呢?’”2 p/ P' m- \1 O( B2 g1 o! K7 T
" v/ a. S' g1 x5 g& v2 y* b
话虽如此,拿现任总统开涮毕竟不是儿戏。在制作影片的具体过程中,阿尔梅耶兄弟表现得相当谨慎。9 P$ G7 \; e5 S: H/ v
4 S# e! |" Z3 x8 P% ^& i8 B. F% E1 i 首先,影片的整个制作团队都必须遵守三个黄金法则:第一,尊重关于总统的任何无辜推定;第二,保护其私生活;第三,避免任何形式的恶意中伤。其次,阿尔梅耶兄弟为《征服》摄制组聘请了专业的司法顾问,全程跟随,以求影片能够被视作合法的、非诽谤性的作品。: }9 a: m/ ?) R
9 r) l8 V& p5 @7 c2 I 为了避免对影片的任何形式的政治干预,技术团队工作起来也非常谨慎。影片在一种半机密状态下完成拍摄:总统身边亲近的人不能参与拍摄或编剧;另一方面,演员与他们将要诠释的角色之间也没有任何交集。不过,法国专门揭发和讽刺政治丑闻的报刊《奴役鸭》很早就透露有一部关于萨科齐的电影计划的存在。对此,制片方给予了微妙而有力的回应:“爱丽舍宫应该清楚,任何正面的政治干预都将激起言论自由的问题,这会令后果相当严重。”
. y1 B4 C$ C% o0 Y d @" G8 G
) S6 ^! S& U, P/ I* T 这样的谨慎一直保持到电影的后期制作阶段。影片的剪辑即使对内部工作人员也是保密的,剧组中没有一个人看过最终版的电影。在法国电影国家联盟会议上,观众也只能看到《征服》的前两分钟片花。* H: Q8 a. w I( L& J" t. U
+ s; ]( j5 g/ r' @2 G6 ]" Y2 |
当然,影片的目的并不是与当局作对。为了赢得现任政府的认同,从制作方到编剧和导演,《征服》制作团队一再强调,《征服》决不是一篇抨击当局的政治檄文、讽刺漫画或者颂歌。“观众不会因为看了这部电影而改变他们的政治观点。”
2 p. M' }. C. e' {" Z: O8 H/ [* A" M( z3 I
学术研究性的剧本创作; `# z6 l! W; D9 Z" j! L
& b2 f* Q% L: n U1 V4 j9 o$ P 创作《征服》剧本的任务落在了历史学家和纪录片导演帕特里克∙罗特曼身上。为了剧本的创作,帕特里克∙罗特曼重拾数十个他曾亲自制作的访谈,其中就包括对尼古拉∙萨科齐的访谈。他对2002至2007年间的所有报章文字进行分拣,并从他阅读过或做过旁注的60本余书开始研究工作。如此,罗特曼方能将所有与萨科齐有关的轶事和事件串成线。为了丰富他的剧本,他还亲自会见了各类事件的线人、主角或亲历者。同时,力求贴近现实的帕特里克∙罗特曼还多次就有关事件向Michaël Darmon求证,后者是法国电视一台的记者兼2002年以来研究萨科齐的专业人士。所有这些工作足够写一篇研究萨科齐的博士论文了。. w! M J$ p1 E) @) r$ {5 p
, l+ E2 l* W- t+ C 《征服》制片方最初设想的电影情节与现在的版本截然不同。他们设想了从萨科齐总统当选第一日起就与现实背道而驰的替代历史。这一天,他死于一场车祸。而影片就将展现这个未来总统去世之后的四十天里在法国发生的事情。出于各种考虑,这个离奇的想法很快被放弃。, d i1 i- a" T
: J0 Q7 W* t6 ]$ W0 t6 V, q9 \
新版本的《征服》力求尽可能忠实地复原历史。2006年斯蒂芬·弗雷斯执导的影片《女王》为编剧[帕特里克∙罗特曼]带来灵感。这部关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前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的传记作品被认为是极端写实的,《征服》的编剧也打算如此为之。在剧本写作阶段,编剧与制片方达成一致,让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也就是2007年第二轮总统选举的时刻。而之后萨科齐当政的五年,则用闪回的形式呈现。为了凸显萨科齐对权利的征服,编剧和制片方还就决定维持所涉及人物的真实姓名。尽管这个选择会激起法律上的麻烦,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b' t6 {; P+ O, ^! o9 [
% T& f7 C4 l! ~
尽管如此写实,编剧帕特里克∙罗特曼还是一再提醒,《征服》是一部虚构的作品,其中大部分场景都是杜撰的。罗特曼这样解释道:“诚然,影片中有二十多个场景是接近真实的,比如萨科齐和希拉克的对峙,萨科齐和德维尔潘之间的冲突。然而,为数不少的段落都是纯粹的虚构。电影中,真的假的,现实与想象,所有这些被杂糅在一块儿;最后,故事本身会道出判别真与假的线索。问题不是真实地呈现,而是呈现得像真实发生过一样。”
2 r+ S$ q; ], I& R* d8 V% ]
3 x% D1 w9 v v/ X莎士比亚式的故事情节 V2 c3 l1 }9 D: _3 C1 D e
6 U, J! D& E! k. P# f
对权力的追逐,希拉克、德维尔潘、萨科齐之间的政治对抗,同一个组织内部的窝里斗……如导演格扎维埃·杜兰热所说,所有这些都是莎士比亚式的剧本。同样吸引导演的,是尼古拉∙萨科齐和他的前妻塞西莉亚之间的爱情剧。塞西莉亚在萨科齐还是纳伊市市长的时候就嫁给他,共同生活的20年间,她曾是他的私人顾问,不遗余力地推助他走向权力的最顶端。然而,命运的安排却是,萨科齐一当选,他的妻子就离开了他,奔赴同另一个男人的共同生活。这是影片的另一个传奇性元素。
. v$ ], |4 m4 C4 v C- I" {0 S8 S+ |+ @6 z5 c d" H6 T4 N
在萨科齐从2003年到2007年5月7日当选的政治生涯中,《征服》的导演希望突出三条主线:他同雅克∙希拉克和多米尼克∙德维尔潘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他的私人生活:和塞西莉亚∙萨科齐之间的情感纠缠,以及他在担任内务大臣时的政治表现。7 g# |$ R8 d7 ~
; p+ B8 N# L9 N+ W. w 从这些故事中,编剧帕特里克∙罗特曼和导演格扎维埃·杜兰热试图通过他矛盾的命运和他激起的反对声音解读尼古拉∙萨科齐人格的双重性:他看起来有些悲怆,有些卑鄙,时而伟大,大多数时候精于玩弄权术,同时非常相信直觉。罗特曼指出:“从根底上说,政治人物都是电影人物。”
5 g! l# U3 b9 _7 M0 ^. m# F2 u- l& K& ]! J1 ]5 x" A7 Y
因此,在拍摄过程中,导演格扎维埃·杜兰热试图玩味尼古拉∙萨科齐表演性的一面:“政治人物,在他与媒体和与公众的关系中,是非常接近于电影明星或歌手的。同演员一样,他要做发型、化妆、盛装打扮。人们给他写好台词,他背下来反复练习然后表演。接着,登台时间到,聚光灯下,他将面对一群热烈鼓掌的观众和与之形成强烈对照的上台前的孤寂感。我们看到,萨科齐在上台前对着空空如也的大厅背台词,或者在记者面前完美地表现出他的悲伤或不安以传递给法国人民这样的讯息:他同其他人一样,是个活生生的人。”导演杜汉瑞强调,所有这些表演都经过精密的计算、测试、定量和实验,唯一的目的就是打动选民。一以概之,不过是演员的一场秀。. ?( C7 ^4 e+ D* ~. L! C+ V
8 K6 V/ ]2 Z5 \$ g3 p 在《征服》中,尼古拉∙萨科齐有一张充满人情味的面孔,带着他的不堪与脆弱。他为自己对权力的顽念付出了很多代价,其中一项便是与塞西莉亚的分手。在刻画萨科齐的肖像时,编剧帕特里克∙罗特曼很注意既不让它落入讽刺漫画,也不 流于同情。
1 V( L+ J' S q- i2 x" e
! T* x4 n, c9 y 同时,《征服》的主创人员不希望影片成为对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的颂歌。他们的目的,超越了对政治的反思,是建议对身居权力中心的政治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导演和编剧想表现的是,在政治博弈的背后隐藏的是情感的博弈。
5 I4 p7 W" X. y) f
9 E2 z5 x1 @, Z: Z* h 同莎翁的故事类似,《征服》之中随处可见直白而恶毒的台词。从“萨科齐将是我的最后一块头皮”到“他将终结于屠夫的铁钩”,再到“咱们试试刀子再考虑支走我”,这些都是观众将在《征服》中听到的不那么讨喜的对白。对这些过重的台词,编剧帕特里克∙罗特曼如此解释道:“在德维尔潘为希拉克对词的那场戏中,他说道‘我决定了,他将被处决’,这是个完全虚构的场景,却带着现实的痕迹:我知道德维尔潘确曾帮助希拉克在某些电视节目中亮相。通过一个可靠的消息来源,我也差不多确信,德维尔潘就是这类句式的使用者。就好像他确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会用小石子干掉他’。应该看到,政治人物经常会这样进行表达。正因为此,我很注意保留这种暴力语言的标识,你将不止在一个政治人物身上撞见它。”% a+ b' [% B1 a
6 p8 U9 `" X& _2 `& h
对政界人物的集体模仿秀
( W' s' Q3 n! W5 k3 Y% O/ b3 a/ J1 @/ R
影片的演员团队一大半来自剧场演员。选角的标准不仅在于与真实人物的相像程度,而且来自演员的表演功力。4 i* z7 j9 G& A& g3 b
5 x/ m6 a, U4 Z 首当其冲的是谁来扮演总统萨科齐。法国著名影星[弗朗索瓦·克鲁塞]和[伊万·阿达勒]是最初的邀约对象,然而他们都拒绝了制片方的邀请。最终,萨科齐的扮演者锁定在戏剧演员德尼·波达利德斯身上。
. I: q1 w- A; W% ?6 |' ?4 e' g0 E6 |' C: [
为了模仿萨科齐,波达里戴斯用显微阅读机看了大量有关总统的影像资料,以求浸润到萨科齐的步态、招式和腔调之中。他还循环播
: a9 j* M8 b4 B2 S* s2 A' s放由Arlette Chabrot出品的节目“一百分钟说服你”(2007年法国大选的一个环节:罗亚尔与萨科奇的电视辩论),通过禁音或关闭画面分别对萨科齐的肢体动作和声音做细致入微的探究。在缓慢而逐步进展的浸润之中,波达里戴斯渐渐潜入人物的骨髓之中。不过,德尼·波达利德斯并不想成为同萨科齐一模一样的复制品,他更想求得某种家族相似,塑造一个介乎他本人和角色之间的形象。对此,导演格扎维埃·杜兰热评价说,“这像是发生了一串不可思议的化学变化:波达里戴斯逐渐有了同萨科齐相近的断句、说话节奏和招式。那不是在模仿或夸大,而像是他原本就如此。”
0 F7 x, A8 v" N5 J6 u2 A6 ?, R1 e+ z4 x; }: o! u+ [9 Y
在拍摄时,因脱发而以光头示人的德尼·波达利德斯不得不戴上假发。他所戴的假发由专业人士制作,不须任何别的假体修饰。据称,为了精确地重造萨科齐的头发,专家们足足花了1200个小时,以重现头发的植入和卷发的效果。- b1 Y3 X6 W9 S9 _# I p" j: F
作为一名左派演员,德尼·波达利德斯在历届法国总统大选中总是投票给左翼政党,2007年时他支持的就是萨科齐的对手赛戈莱娜·罗亚尔。为了更好的渗入人物肌肤,他必须摆脱自己的政治观点。
* k* P' }# y) [% t! e) @, j+ ~6 H+ C& B# \, J( f
有趣的是,在电影上映前不久,真假萨科齐在爱丽舍宫的走廊里相逢了。当尼古拉·萨科齐问德尼·波达利德斯可否享受扮演他的过程时,演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不过,波达利德斯依旧坚持自己左派的政治立场:“如果我的表演过程让情感的天平发生了倾斜,那作为一名演员,我就失败了。”在二人的交流中,萨科齐就影片的解读为自己做出辩解:他爱的不是权力,而是行使权力。
9 x9 V" _! b/ w$ m/ @+ y! Y; O3 e8 }$ i' v# v
饰演塞西莉亚·萨科齐的弗罗伦斯·派梅尔同样搜集了大量与人物有关的资料,其中包括2002年的一篇报道《特别使节》,当时角色的丈夫在波沃宫(法国内务大臣的办公地)主持法国内务。派梅尔还研究了有关塞西莉亚的两个传记小说:Laurent Léger的《前第一夫人的脸孔》和Anna Biton的《塞西莉亚》。拍摄现场,派梅尔还将自己晒成古铜色并佩戴了蓝色的美瞳。* a) S& N; ^! `, @% Y% i
+ f' W+ |, I0 [7 C1 J 作为萨科齐的私人顾问,未来总统的每个决定都倚仗塞西莉亚的意见,他习惯于听从塞西莉亚的判断。这遭致萨科齐其他幕僚的嫉恨和蔑视。在表演过程中,弗罗伦斯·派梅尔希望将这种因责任的压力而带来的羞怯和不自在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 @4 a/ T, e8 ?" u3 O) e1 E+ i/ ~8 ]9 Q% C/ D& x1 o/ g3 [
饰演雅克·希拉克的演员由贝尔纳·勒科克担纲,他分析了帕特里克∙罗特曼2006年所导演的两部关于希拉克的纪录片:《希拉克:年轻的狼(1932-1981)》和《希拉克:老狮子(1981-2006)》。同时,他还仔细观察前任总统的其他模仿者,以区分真实的他与模仿者之间的细微区别。
( i$ g8 n: ^7 p3 A( f5 Y' A
4 S$ E0 X( Y+ I0 n _" V( s* K) M4 i6 f. b 另一个有意思的角色由多米尼克·贝纳尔扮演。作为法国影坛一线明星争相抢夺的配角演员,在2007年的总统大选中,他竟曾是赛戈莱娜·罗亚尔的私人演讲教练,只不过在多次口角之后他远离了罗亚尔。在《征服》中,他饰演皮埃尔·夏容,在竞选的几年间一直在萨科齐背后工作的神秘顾问。
0 h: H) @9 M5 B0 i6 [' a1 A. [: ?; w/ T6 h* y t
除了这些主要角色,值得关注的是本片中的群众演员。导演格扎维埃·杜兰热想重现围绕在尼古拉∙萨科齐身边的幕僚的态度,尤其是他的顾问们。从纪录片和资料中,他发现这些顾问总是随时处于警惕和戒备状态。他们永远是站立着的,而他们的头儿经常是庄严地坐着。导演同样注意以适当的方式指导扮演他们的群众演员,“就好像他们愿意与萨科齐融为一体。”正是这些热情的群众演员,“让萨科齐的扮演者德尼·波达利德斯感受到一种热度,才会被人群激发出政治人物的热情。”
1 m0 U* g) _. O$ j
' d! {* Y) I2 l4 q8 q 与很多猜想相反,萨科齐当年的竞选对手赛戈莱娜∙罗亚尔将不会出现在影片中。电影的创作者们认为这个人物对于情节的推动无关紧要。同样的,影片也不会涉及到萨科齐与现任妻子卡拉·布吕尼的故事。9 c. j0 @: ]1 }* a7 `7 h! h
& u( a2 W3 ]3 h; n8 \1 s9 b; n- u, a5 p
◎花絮+ Q/ q5 Q8 r' d6 s) b
$ \* ?: [' W" L; L& g# N" U; e" q·《征服》拍摄于2010年夏天,在巴黎大区的城堡里。议会大厦被用于重现右翼政党人**动联盟的议会。技术团队还奔赴卢瓦尔省取景。, m, ]* t3 g3 u2 z
5 t" {% r: M9 ]
·滑稽的海报:《征服》的官方海报的灵感来自电影的一个镜头:在录制一则竞选短片时,萨科齐的角色想要坐上一只高脚凳,可这脚凳对他的身材而言太高了。气急败坏的萨科齐不满地责骂他的助手:“谁他妈的弄来这么高个东西?这是给德维尔潘还是谁准备的?”
2 s/ W! X5 u& U2 P' K) N( N& R6 }8 p$ y/ f, f- C$ B
·《征服》参加了2011戛纳电影节非竞赛单元的展播。
& H; \3 y1 [7 [0 U f
) d0 Q* t9 e0 d# R" { {( M·这是导演格萨维耶∙杜汉瑞的第五部影片。戏剧出身的他曾执导过情景剧《印第安航海》、极端暴力的侦探电影J'irai au paradis car l'enfer est ici,和动作影片Chok dee,在其中法国影人贝纳·纪欧多出演了他最后的银幕角色。
3 V, W/ V/ B5 M* V7 \% Y9 T+ J% c2 F* Y% E) Y& P8 \& J4 w
·编剧帕特里克∙罗特曼同样是一位硕果累累的纪录片导演。1 z( V" H" M- I% Q/ c4 W
2 S6 p. ^& ^7 B1 A, g( G# {·当国家领导人还在位时,就将其事迹改变成电影,并加入艺术创作成分,这在法国影史上还是第一次。
- r2 j, ?6 w! u) o) `1 V
; \0 T. B. l& P) p5 a(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