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3922
- 经验
- 23094 点
- 热情
- 13297 点
- 魅力
- 4123 点
- 信誉
- 6585 度
- 金币
- 265 枚
- 钻石
- 186 颗
- 蓝光币
- 0 ¥

Post Share
- 金币
- 265 枚
- 体力
- 27081 点

|
0 L+ [+ C; \/ z @$ F' }! M
$ _, h E x, [◎译 名 V字仇杀队3 G& P: I; R( D! l9 h2 O- i% j
◎片 名 V for Vendetta9 o0 C- C* O" W7 T
◎年 代 2005
]* V$ A/ o1 H" p1 ^ F; f0 z; o◎产 地 美国
, L0 {) H' C; {- ?7 R# n y( Z/ j. L◎类 别 动作/科幻
$ o8 s2 Z' l* s! f& Z8 |5 m4 z2 P◎语 言 英语 j; t" Z, x! P8 X w& \5 w
◎上映日期 2006-03-06(美国)
' V* D" W' o& F% y◎IMDb评分 8.2/10 from 1,019,557 users2 D% v$ c5 I7 {% ]1 c
◎IMDb链接 https://www.imdb.com/title/tt0434409/
! b3 j- F: G9 v Y) s& F◎片 长 2 h 12 min0 W! o* Q6 I. X+ }) C# ^1 r& y
◎导 演 詹姆斯·麦克特格 James McTeigue
( m* M7 {* V3 m) T2 p◎编 剧 Lilly Wachowski
' {; }% s& n5 j9 n6 z Lana Wachowski
8 D$ L5 f1 F* @- u9 p+ ~◎主 演 雨果·维文 Hugo Weaving
6 ~& ` L6 h" t: F1 z" P/ f 娜塔莉·波曼 Natalie Portman
+ y, H% y4 }, V: t4 j% R 史提芬·里亚 Stephen Rea) ^' U% ]' H7 U8 W. S2 k
约翰·赫特 John Hurt p; g7 k& c. {/ g# B% V3 t2 }
& Y+ k% _& m, L0 C3 _3 `) W
◎简 介
* _% C9 V2 Z* e; t: `" q( {0 M! }5 d) |: \! H# Q1 M8 j
在未来的英国暴政中,一位化名为“V”的神秘的自由斗士密谋在一名年轻女子的帮助下推翻它。
& v# k* ]% ~, p9 K# C$ N- l; b) i3 r
《V for Vendetta》以极权英国的未来主义景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叫伊维的温文尔雅的年轻女子被一名蒙面义务警员从生死攸关的境地中救出的故事。V在战斗和欺骗艺术上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和凶残的技巧,他引爆了两个伦敦地标,并接管了政府控制的电视广播,敦促他的同胞起来反抗暴政和压迫。随着伊芙揭开了V神秘背景的真相,她也发现了自己的真相--并在他将自由和正义带回一个充斥着残忍和腐败的社会的阴谋的高潮中,成为了他的不太可能的盟友。
9 C4 e2 H, i/ O7 t' y% I0 [4 R" @9 x4 w3 Z: _
In a future British tyranny, a shadowy freedom fighter, known only by the alias of "V", plots to overthrow it with the help of a young woman.
; h% z8 z+ R& C! ?- w) Y- \, A8 R+ i! A
不远的未来,英国成为极权政治国家,伦敦完全是独裁者萨特勒(约翰·赫特)的禁严之地。法西斯式的政府无恶不作,所有人的言行均被控制,凡同性恋者全被逮捕甚至随意杀害,虽然民众群情激奋,却无人敢以身涉险。5 t! E% Y8 V# y# t
/ k# M. n, Q' X* {4 K) v 一天夜里,身为电视台助理的美丽温和的少女艾薇(娜塔丽·波曼)在回家途中,被一群腐败的秘密警察包围,企图将其强暴。幸好,一个戴着面具披着斗篷的的神秘人(雨果·维文)及时出现,救下了受惊的艾薇,然而,神秘人没有透露自己的姓名,艾薇只知道神秘人化名为“V”。然而暂时安全的艾薇却没能幸免于难,爱人被秘密警察,她也被捕入狱。在监狱中,受尽百般折磨的她,发誓继续活下去以求复仇!
- m* z9 g6 h: M7 w' j7 u2 ~8 e- p/ `
% ]! @6 D" N$ ^5 g 又一次,V适时出现,拯救了艾薇。艾薇这才知道,V靠着自己天生领袖般的超凡魅力、高超凶狠的格斗技巧和无人能及的才智,自行组织了惩恶锄奸的团体。V深深明白,仅仅惩戒作奸犯科的腐败警察不能解决问题,他决心点燃一场反抗政府暴政和压迫的革命。在被训练成为得力助手的艾薇的帮助下,V字仇杀队将以暴易暴,为这个充满恐怖和腐化的社会带来自由和正义!
; X3 L9 C' o9 m v# {
% l) i- {2 |% I( M; I! |一句话评论:
+ o2 n. Z/ _6 y' `6 [, P" O. O9 b% H$ i: q2 M9 C* k
《V自仇杀队》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它引人深思。——CBN新闻( o( c0 {# s1 M! J
完美的镜头,精彩的故事,不容错过。——DVD评论
2 \0 d6 ^/ \3 w: v
- o h% \: j; @/ [/ p7 I0 h4 p- N《V字仇杀队》是一部关于英雄的恐怖主义者电影:美丽,深刻,引人入胜。——时代周刊0 s& [3 [/ M! z; s
这是一部能够让你发问的电影:谁想出了这么好的主意?——声音与画面
; q0 Z: U* M V# |' A这是本年度好莱坞制作的最怪异的电影,你要么观看,要么拒绝观看。——时代周刊
. n& ^8 h" x! } i' M! r; o% C, {$ X4 B& {8 ^
幕后制作:
' b) C, ]6 d5 X; c: l6 @1 n" P4 N- t3 [2 h2 C9 T- a4 G: ]
[关于编剧和导演]
Y# Q, E. [0 h v) ^. i" e- ?/ i
对于《V字仇杀队》来说,最值得关注的很显然是它的编剧,而不是导演。因为出现在本片编剧位置上的名字是沃卓斯基兄弟,他们以一部惊动天下的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为他们赢得了巨大的名声和财富。而在本片中,他们却反而退居编剧位置,而是影片由不太著名的詹姆斯•麦克特格来担任导演。这是詹姆斯•麦克特格第一次担任导演一职,在此之前,他仅仅在在《黑客帝国》三部曲及《星战前传1、2》中担任过副导演。不过,由于背后有沃卓斯基兄弟的强力支持,他顺利地并出色地完成了本片的导演工作。此外,本片的制片人也是来自《黑客帝国》系列的乔•西佛。事实上,《V字仇杀队》的故事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吸引了沃卓斯基兄弟的目光,他们甚至写出了剧本的初稿。然而,那时他们正全心拍摄《黑客帝国》三部曲。几年过去了,《黑客帝国》已经成为了科幻片的扛鼎之作,沃卓斯基兄弟也名利双收,但他们对《V字仇杀队》的仍然怀有浓浓的兴趣,不过,这次他们选择了幕后工作,而将导演的重任交给了他们得力的助手詹姆斯•麦克特格。其他的制作部门,包括监制、美术、视觉效果,也完全是《黑客帝国》的原班人马。
& _6 m& M& b. N, z
* |- p! ]0 P. E) b5 M$ \$ S[关于电影]9 w U# q+ ?$ M
4 K1 n8 {* b5 K5 T- O7 _, s 毫无疑问,《V字仇杀队》是2005到200年间最值得期待的宏大电影之一。本片根据著名作家阿兰•摩尔同名绘画本小说改编而成,讲述的是在未来英国的极权统治下,一位名叫伊芙•哈蒙的温柔年轻女子死里逃生,被一名叫V的带着面具警员救出,V具有不可思议的战斗能力,其诡计变化多端,手段极其残忍。当他摧毁了伦敦两个标志性建筑并控制了被政府摆布的电视广播以后,一场革命爆发了。市民被煽动,并企图以起义来对抗政府的专治与镇压。不料,伊芙意外的得知了V的神秘背景,同时也发现了关于自己的一个巨大真相,给人们带来的正义与自由却把整个社会推向残酷与堕落的深渊。3 C9 r/ G9 B, {, h9 g/ D) B! U
, T4 h; O! l7 H1 N9 D( t+ U' {
本片的故事背景被设置在未来伦敦,美术设计欧文•皮特森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没有灵魂的未来伦敦市,他与服装设计萨米•谢尔顿采用了灰白色作为电影美术布景及服装的主调,影片中所营造出来的极权统治下的社会沉闷而单调,极富特色。
; j$ y, k8 w/ |6 K6 N8 C' G
1 R# @ m0 M+ w) |7 N* p9 r 影片大多场景都在德国柏林的片厂拍摄,其中Stage 2片厂更是德国科幻电影《大都会》的拍摄场地,主角V的巢穴The Shadow Gallery就被设置在那里。The Shadow Gallery大概位于今日圣保罗大教堂的地下,是个充满着秘道的革命地下总部。影片的V是个文化艺术的守护者,故他的藏身地点也藏有大量文化产品。例如毕加索等众多现代艺术品,布景设计师花了很多时间去搜购不同类型的经典作品,当然也付出了庞大的复制版权费。1 C% d% F& h# m
" }' [' z& d* i% s7 [ V的造型,首要是他的面具标志,由于在一次革命行动中被火烧伤,他被迫要戴上以16世纪英雄盖•福克斯样貌的面具,这个面具成为了他独特的标志。影片的面具造型沿袭漫画原著,导演麦提格不想借助CG特效,而采用基本的泥浆倒模效果制成,再配合灯光与摄影技巧去表达V的各种神态,主角雨果•维文躲在面具后演戏难度更高,他需要后期参与配音以传达V在面具后发声的更佳效果。
/ m7 v. U: {) E0 e) X, T" e) ?! [* i7 ]: l0 C7 [
V的战衣植根于16世纪,再结合现代剪裁,令外型看来有点后现代感。他的战袍内藏有六把飞刀,并有刀套附在内衣上。至于V每次行动完后必留下的红玫瑰,影片用到的玫瑰属于名贵的Grand Prix品种,道具部每日都有人新鲜采购,以确每日都有盛放的玫瑰可供拍摄之用。5 `( h, B' W& r( L
* Y! q8 V: {) A* |
( f* b2 H4 t. `, Y2 @, u[关于演员]' p" w& f0 F0 S1 U. X4 Y
% i n. ~7 W& L; r' B 本片的男主角原来选定的是詹姆斯•普瑞弗伊,但后来他在影片开拍4周后,因为不明原因退出了剧组。于是,在《黑客帝国》中成功扮演特工史密斯、在《指环王》中有出色表演的澳大利亚演员雨果•维文临危受命,在影片中出演“V”这一角色。这一次,雨果•维文必须摘下他在Matrix中一直戴着的墨镜,而要戴上面具,只凭声音演出。导演詹姆士•麦克特格对雨果出演这一角色十分满意,他说:“雨果一戴上面具,我们就知道影片会成功了。他有过舞台演出的经历,这对塑造这个角色很关键。此外,他的动作表演也很精彩,声音也很棒。”在《星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中扮演阿米拉达女王的美国女演员娜塔丽•波特曼则在这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伊芙•哈蒙。娜塔莉•波特曼为了本片拍摄,甚至不惜剃光头发。影片中,伊芙是V的革命伴侣,她在片中被V所救,由一个女工成为反抗极权的革命份子。为了演好片中角色,娜塔莉•波特曼搜集了很多参考书,甚至包括一本六七十年代美国激进份子劫狱行动书籍《地下的处境》,以及一本有关1605盖•福克斯革命行动纪录的《信任与反叛》。
3 d& j& d. c& K; m' ?
1 ?6 y2 u! @8 o. K花絮: }+ m& ^! E9 d0 _* C
& F, H. A: g* G O
•在1999年拍摄《黑客帝国》之前,沃卓斯基就写出了本片剧本的第一稿,因此这部影片在主题上与《黑客帝国》有重合之处。$ R7 @/ U0 x8 g* r* J& X
•娜塔丽•波特曼战胜斯佳丽•约翰逊和布鲁斯•达拉斯•霍华德被选为伊芙角色的扮演者。
- C0 X# I0 k0 `! E" I8 g•制作组被允许从午夜到早上四点钟在靠近英国国会和大本钟附近拍摄。而且,有一次,他们还被允许中断了交通四分钟。& i. j9 Y A: j' J3 Y
•本片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它的摄影师阿德里安•彼德,他在2005年12月逝世。- t7 Y5 f$ g7 W9 k, i
•娜塔丽•波特曼为了演好拷打场景里的伊芙•哈蒙这个角色,剃光了自己的头发。她说,她只想做得更好。# D1 X8 w- d+ @2 U
•詹姆斯•普洱弗伊(James Purefoy)原计划出演本片,但由于档期问题,他的位置被雨果•维文(Hugo Weaving)取代。* f# R$ k2 T+ w( K% Q3 i$ z; {
•拍摄期间,娜塔丽•波特曼曾与巴巴拉•博克利(Barbara Berkery)一起工作。巴巴拉•博克利是一位方言专家,他也曾格温妮丝•帕特洛(Gwyneth Paltrow)一起工作,以便纠正她的英语口音。" }5 S A9 W7 D* {2 f# [ l' y8 j% G
•“V”在原著和影片中都有多重含义,最浅显的意思自然是“胜利”(Victory),但它显然是起源于“V”在Larkhill集中营的经历——当时他就住在意为罗马数字“五”的“V”字号牢房。事实上,“V”在片中还有更多含义,当“V”与伊芙第一次见面时,他就以完整的句子一口气说出了很多个以“V”开头的词。
2 v) ]/ z9 z0 A; o" ^" q# h1 l% y6 G7 w3 t•阿兰•摩尔的原著初见于1982至1985年的《武士》(Warrior)杂志,原本是黑白插图。该杂志1985年停刊,《V》的故事当时还没有结束。1988年美国的DC公司购得版权并以彩色版重新刊出十期《V字仇杀队》,同时也给该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后来,DC公司又以图画小说的形式集结出版。
4 z8 j8 F3 N, p9 M•由于动笔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原著中故事开始的时间——也就是“V”初次露面展开“恐怖行动”的时间,是1997年11月4日晚至5日凌晨,电影版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将这一时间改到了2020年的同一时日。
. x' a/ \( p6 W1 e& d/ D•阿兰•摩尔的小说文本里,并没有具体描绘“V”所戴的面具,是画师大卫利奥德(David Lloyd)出的主意:以历史上的Guy Fawkes为原型打造面具。
" y, Q, B! {9 b7 Z; X•本片宣传语,同时也是本片第一句台词,是“Remember, remember the 5th of November”,这来源于至今在英国仍然存在的“Guy Fawkes之夜”。实际上,历史上的Guy Fawkes就是在1605年11月4日至5日的子夜被抓住的,他的谋反行动被称之为“火药阴谋”(Gunpowder Plot),后人为了纪念这次事件——事实上是为了庆祝抓住Guy Fawkes——在每年的11月4日晚,在爱尔兰和不列颠岛的部分地区,都会有游行活动,通常会焚烧一个Guy Fawkes的布偶或者纸偶为标志。同时,小孩们还会唱些歌谣,名为“The Bonfire Prayer”。5 |& t; v* g# B
•Valerie,这个原著与电影中不得不提的超重要配角,正是她的故事打动了“V”,也打动了伊芙,并最终促成他们两人的“重生”。
6 A- m7 e$ C9 u0 E8 }. h•电影最后“全民皆V”的场景,显然是个理想化的镜头,象征意义多于画面可行性,因为当所有人都脱去面具时,在那镜头短暂停留的时间里,我们会惊讶地发现那些在电影中死去的角色又“复活”了,如velerie,女医生,近视眼小女孩,伊芙的父母等……电影时空里不可能加入游行队伍的同志们也在其中,例如芬奇的助手多米尼克……
, E& T% _" g2 W! |& D4 h/ G! N( B•电影对原著作了诸多改动,时间设定就不必说了,警察芬奇的角色也有所变动,电影中他最终“理解”了,而没有像原著中那样搞掂了“V”。原著与电影中“V”所摧毁的伦敦名建筑的顺序也是相反的,而且,原著中伊芙最后代替“V”炸掉的是“唐宁街10号”——历任英国政府首相官邸。
& |6 G( D, g: f+ K8 m1 {
5 ]4 ~, G: \! d     3 P& l( @$ N4 {. a6 Q2 D7 g* Q
|
|